白血病,也被称为血癌,是一种高发的恶性血液系统疾病。它的根源在于人体造血干细胞发生癌变。人体的血液生成始于骨髓,而骨髓内的造血干细胞作为所有血细胞的原始来源,能够不断增殖并分化形成血液中的各类细胞。
当造血干细胞出现异常,表现为增殖失控、分化受阻或凋亡失常,这些恶性细胞便会大量浸润到其他造血组织,进而损害身体器官功能。由于恶性增殖的白细胞在血液中数量剧增,使得血液在颜色上显得比正常血液更“白”,这便是“白血病”名称的由来。
在恶性肿瘤导致的死亡病例中,白血病位列男性第六位、女性第七位,并且在儿童及35岁以下青壮年群体中占据首位。据统计,2015年全国范围内因白血病死亡的患者约为53.4万人,这提醒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这种疾病。
白血病患者通常会出现贫血、异常出血、反复感染、发热以及肝脾淋巴结肿大等典型症状。发热现象多源于血液中成熟的粒细胞减少和免疫力下降引发的感染;在急性白血病中,发热常为首发症状,表现为反复或持续不规则发热,体温可在37.5℃至40℃甚至更高,若常规抗感染输液治疗无效,务必及时就医。贫血主要是由于红细胞生成减少所致,往往在疾病早期即可显现,患者会感到面色苍白、头晕和极度疲惫,且这些症状随病情恶化而日益加重。出血倾向在临床上十分常见,尤其表现为皮肤、黏膜的自发性出血,如刷牙时牙龈出血、皮肤出现出血点或瘀斑、鼻衄、眼底出血、女性月经过多甚至淋漓不尽等,出现这些情况需高度警惕白血病的可能。此外,白血病细胞浸润身体组织也会带来相应表现:1)骨关节疼痛,约20%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会出现此症状,而30%-50%的患者会感到明显的胸骨中下段压痛,显著的压痛常是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警示信号;2)肝脾淋巴结肿大,血液的异常状态会干扰肝、脾、淋巴结等器官的正常代谢,导致其肿大,其中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肝脾肿大尤为明显。由于这种肿大往往无明显不适感,因此容易被患者忽略。
展开剩余34%值得注意的是,部分白血病患者在疾病初期可能没有任何明显症状,即便出现不适,也常表现为普通的发烧感冒或疲劳乏力等非特异性现象。因此,对自身任何持续的不适都应保持警惕,定期进行健康体检至关重要,实现疾病的早发现、早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。
在预防方面,石家庄慈爱中医院告诉大家——应尽量减少接触X射线及其他有害辐射。从事放射相关职业的人员必须做好严格个人防护。婴幼儿和孕妇对射线更为敏感,孕期女性尤其要避免不必要的放射线暴露。日常生活中要减少接触苯及其有机化合物(如甲苯),这类物质常见于染发剂、装修材料(如各类人造板材)、汽油等。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普遍有效的预防策略:坚持绿色均衡的饮食;保证规律作息和充足睡眠;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,这些都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,对各种疾病都具有预防作用。
发布于:河北省万宝配资-杭州配资-配资网站首选-股票配资平台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